一碗羊湯是山西晉東南地區(qū)漢族傳統(tǒng)名吃,屬于壺關羊湯中的代表。羊湯世家經數(shù)輩相傳,潛心研廚,至今已構成了由多種名貴中藥材作佐料的工藝。湯鮮而不膻,肉嫩而不綿,風味獨一無二,用料講究,有“一碗湯中有全羊”之說。即:一碗湯中有三五個羊肉丸子、七八個羊肉餃子,燉肉、血條、脂油與頭、蹄、口條及胃、腸、心、肝、肺、腰等內臟切成的條條塊塊,除羊的皮毛之外,應有盡有,連羊骨髓也熬在老湯中,有大補元氣之結果。
一碗羊湯乃壺關羊湯之翹楚。源于魏晉,流于元明,盛于清末,名為當代。據傳,當年曹操北征高干,行至山西省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,人困馬乏,缺糧斷炊。正值苦寒之時,忽有一老者趕來大群山羊,饑困難耐的曹軍生火殺羊,燉肉熬湯。食用之后精神大振,一口氣登上太行山之顛。自此,曹操烹羊之法衍存于壺關民間。至元世祖忽必烈南征,壺關羊湯已由傳入中原。元兵飽嘗郭氏烹飪法制羊湯,精神大振,均伸拇指稱道,一碗羊湯始見榮鮮。此后,一碗羊湯世家潛心研廚,數(shù)輩相傳,到解放初期,定格了有多種名貴中藥材作佐料的特藝,所做羊湯味美遐邇,名聲鵲起,久經不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