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的驢肉火燒聽說起源于明初。朱棣起兵謀反,殺到保定府徐水縣漕河,打了一場敗仗。燕王眼瞅著餓得就要見閻王去了。士兵出了個主見,要他效仿古人殺馬吃。其實所謂“驢肉香,馬肉臭,打死不吃騾子肉”,馬肉纖維比較粗,不是特別好吃。但是狼吞虎咽,就把馬肉煮熟了夾著當(dāng)?shù)刈龅幕馃粤?。哪知滋味還很可觀。于是后來當(dāng)?shù)乩习傩找查_始?xì)ⅠR做“馬肉火燒”,并且馬肉火燒由于過去被皇上吃過而聲名大振。但是好景不長,沒過多久,由于和蒙古人打仗需求馬。這里的馬可不是做火燒吃的死馬,而是活生生的戰(zhàn)馬。馬成了戰(zhàn)略物資,當(dāng)然就不能由著老百姓做火燒吃了。但是想吃馬肉火燒了怎么辦???于是就呈現(xiàn)了替代品——驢肉。驢肉纖維比馬肉細(xì)膩,并且純瘦不肥,自古就是下肴的佳品。
并且保定一帶,屬于冀中平原,水草肥美,適合養(yǎng)驢。河北地區(qū)的驢有兩種,一種是沿海一帶的渤海驢,一種是山區(qū)和平原的太行驢。保定的驢普通都是太行驢,而另外一種驢肉火燒——河間的驢肉火燒則是渤海驢。相比來說,太行驢比渤海驢好吃一些。于是在種種際會之下,驢肉火燒就誕生了。